|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高 » 湖南 » 株洲 » 正文

国内外艺术大师入驻 千年邛窑有了“国际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30  浏览次数:95
核心提示:李清泉(中)正与艺术家们交流瓷器。  在邛窑大师工作站内,李清泉正在整理陈列的瓷器。姚凯峰摄  □本报记者吴亚飞  5月2
李清泉(中)正与艺术家们交流瓷器。  在邛窑大师工作站内,李清泉正在整理陈列的瓷器。姚凯峰摄  □本报记者吴亚飞  5月24日,邛崃市的邛窑遗址公园,韩国圆光大学陶瓷艺术学院院长郑东熏正为即将举行的中韩文化交流展忙碌。联系文化艺术家、准备展品、布展……郑东熏感觉这里越来越像“家”了。  同一天,千里之外的香港,邛窑遗址公园的“入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华珍正忙着推介与荷兰梵高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最新作品。  刚刚开园的邛窑遗址公园,不仅让千年古窑重露真容,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艺术家在这里安“家”。  引进来  在创新中传承  邛窑遗址公园园区内有个特别的园林式展馆,名为“韩陶村”。这里主要展示韩国民俗文化、陶艺历史及陶艺作品等,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韩陶村”的创建和郑东熏不无关系。这位韩国陶艺大师曾在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陶瓷展,并为景德镇设计建设过柴窑。这次,他将韩国陶艺技术和文化引入了邛窑,创建了“韩陶村”。  “邛窑连续烧造八百年、又断代八百年的传奇历史吸引了我。”郑东熏说,邛窑的制作工艺也很考究。历史上,邛窑一直使用木柴进行烧造。古老的柴窑烧制技艺可使窑器产生粗犷自然的质感和意料之外的窑变。  除了“韩陶村”,包括郑东熏在内的中、美、韩三国30余位陶艺家还共同设计一个新式柴窑——“文君窑”。这座古色古香的青砖柴窑离“韩陶村”不远,也十分引人注目。  郑东熏说,他会在园区驻守两年,尝试把现代技巧融入“邛三彩”的传统技艺中,以创新推动邛窑遗址的历史文化传承,“除了创作,还会在这里教学生。”  走出去  为邛窑做“加法”  邛窑遗址公园内,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精美的藏羌织绣作品、有藏羌绣元素的化妆品等在这里吸引了不少游客。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二者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馆馆长杨华珍也“来头不小”。她不仅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近年来,杨华珍把藏羌传统民族服饰、唐卡的制作工艺加以革新,研发出很多艺术衍生品,并创立了独立织绣品牌。她还为植村秀设计了寓意着“生命之源”的洁颜油瓶身图案,为星巴克创作了会员卡羌绣图样,与荷兰梵高艺术博物馆合作创作文创产品。  这位非遗大师把家安在了邛窑遗址公园旁,并将其视为“心灵的归宿”。她说,因为“邛”在藏语里是“酒”的意思,过去,藏羌地区使用的茶具和酒具都来自邛崃,“从小就听家里人讲述邛崃与藏文化的渊源。”  想带着邛窑文物一起“走出去”,她为邛窑遗址“量身定做”了一幅黑底双面花朵刺绣,“有8米宽,近30种颜色,代表吉祥如意。”杨华珍还一直在收集和挖掘邛崃历史文化与藏羌文化的结合点,并尝试把藏羌绣元素融入邛窑出产的陶瓷上。  重传承  让“候鸟”留下来  在邛窑大师工作站生产车间,拉坯机高速运转。不一会儿,陶艺家手中的陶土就变成圆润光滑的瓷杯坯胎。“这是邛窑的标志性产品——临邛杯。”邛窑大师工作站执行主持李清泉介绍,如今,工作站的设计师将临邛杯与邛崃竹编结合,让邛窑的传统艺术品更加精美、时尚。  201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青年陶艺家李清泉加入邛窑团队,负责邛窑大师工作站的运营工作。李清泉说,留驻在此,是为了在传承中复兴,在复兴中革新。  “如今,邛窑复活,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技术。”李清泉介绍,为了引智引才,邛窑大师工作站以师徒制的方式,发掘培养新邛窑匠人,并开展“候鸟驻留计划”,聚集国内外艺术家在此“扎根”。  在李清泉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邛窑、来到邛窑。如今,邛窑遗址公园已聚集了百位驻留大师和几十位驻场大师。  这些艺术家不仅重现了邛窑“邛三彩”、青瓷、窑变、捏塑和白瓷“五朵金花”,还创作了大量衍生邛窑文创产品。邛窑的古法工艺和技术重获新生。
 
 
[ 志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志高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