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高 » 山西 » 长治 » 正文

消除“网络暴力” 法治才是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浏览次数:86
核心提示:□ 成都商报评论员 王垚在这个社会,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人正在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或被侮辱被扒皮,或被审判、被攻击。
□ 成都商报评论员 王垚在这个社会,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人正在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或被侮辱被“扒皮”,或被审判、被攻击。“吹牛不上税,骂人不要钱”这句老话,道出背后些许道理。互联网上,骂骂人、吵吵架、揭人老底,甚至造谣编瞎话配合剧情,成本太低了。网络的虚拟性给人带来的责任缺失感、压抑发泄感、被放大的存在感甚至片面的“正义感”,让许多人突破道德底线。指尖一动,谁都可以从冷漠的看客成为不痛不痒的“刽子手”。至于那众矢之的的受害者,抽身和维权的成本却极高。甚至不乏种种悲剧。在著名的美国“梅根事件”中,13岁的花季少女梅根,就因网络暴力自缢而死。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公布过一起案例,因怀疑中学生徐某在服装店偷拿一件衣服,服装店将徐某在该店的视频截图传上网,一个多小时后,网上的人肉搜索就将徐某的个人信息全部曝光。两日后,徐某跳河自尽。更多身败名裂者、一蹶不振者、不堪其辱者,他们被一众隔着屏幕的陌生人,合力推下深渊。纵然在有些公众事件中,语言的“暴力”被套上“正义”的外衣,网友们将攻击矛头对准了事件中居于道德下风的当事人。但“以暴制暴”,终究不是正义。数月前成都发生的“摔狗事件”,就引发出一场剧烈的“网络暴力”。“摔狗者”何兴丽,占据道德下风,不仅受到“惩恶除暴”的网友们激烈的辱骂、恐吓、人肉全家,甚至“暴力”延伸到线下,她被网友寄送花圈、香烛、遗像等。还有网友们千里迢迢赶来成都向她的门前泼墨……网络暴力不能任其发展,否则社会永无宁日。许多人抨击网络暴力,呼吁网民自律。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兴丽也曾说:“我们(何与狗主人)之中,没有赢家。我会坚持反网络暴力,谁能保证下一个被泄露隐私的人不是你自己呢?”在同一片互联网空间中,越是网络暴力横行,越是让每个人都有成为受害者的可能。在互联网上树立道德红线和责任底线,维护公序良俗,引导网民人人自律自重,这固然重要。还要强有力地打击网络暴力,“回归理性,依靠法治”,应是最对症的良方。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中语言暴力的低成本,甚至让许多生活中的谦谦君子,将深藏心底的污言秽语肆意发泄。要提高“施暴”成本,首先就要破除网民心中对“法不责众”的认知,对于触及法律法规的言语和个人严肃追究。目前,我国出台了《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法律法规,对于规范互联网行为已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更要与时俱进,适应发展,完善相关立法,规范和净化网络环境,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治网,让法治真正成为整治“网络暴力”的铁腕。只有当一切回归理性,走上法治轨道,网民们才能从根源上自律。到那时,那些戴上白面具隔着手机屏的匿名者们,或许就能如同站在你面前一样,卸下戾气,平和地说一句,很高兴认识你。
 
 
[ 志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志高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