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高 » 黑龙江 » 鸡西 » 正文

上合青岛峰会中的川籍志愿者:牵起家乡与青岛的联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1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付真卿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召开。9日晚,一场绚烂夺目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在青岛举行。在中
□本报记者付真卿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召开。9日晚,一场绚烂夺目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在青岛举行。在中国海洋大学,张自豪和李勤在手机上观看这场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盛大演出。在青岛市市南区天山社区,穿着红色制服的罗强在街头,随时准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帮助。在媒体记者驻地酒店,何强不时看看手机,等待晚会结束后陆续返回的记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志愿者。同时,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身份——四川人。在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有许多来自四川的面孔,他们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顺利举行发挥着光与热。毕生难忘的经历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里,同为25岁的广元小伙子张自豪和自贡女孩李勤非常幸运。作为文艺演出专班的成员,张自豪和李勤可以进入峰会核心区青岛奥帆中心服务,还是各自小组的小组长。张自豪主要为灯光焰火晚会导演组服务,“我见到张艺谋了。”张自豪言语中充满激动。李勤和她的团队则主要为央视转播组提供服务。从5月中下旬开始,两人就进入奥帆中心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送文件、引导指路、整理打扫等,“志愿者的工作是非常基础和琐碎的,必须要时刻做好准备,耐心和责任心很重要。”张自豪说。被选为志愿者时,李勤就做好了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而投入工作后,央视转播团队的专注和敬业精神,更是感染带动着每一位志愿者,“他们的工作非常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李勤说,短短半个月的志愿者服务让她受益匪浅,“是我毕生难忘的经历,也会成为我未来奋斗的动力。”张自豪和李勤都是本科考取中国海洋大学,来到青岛,今年已读研二。张自豪的专业是地质学,李勤学的是企业管理。谈到未来,两个年轻人说,如果有好的机会,他们想回到四川,回到家乡。牵起家乡与青岛的联系48岁的广元苍溪人罗强已扎根青岛31年。1987年,罗强参军来到青岛,在这里成家立业,现在是青岛市市南区天山社区的党委书记。在峰会主会场和新闻中心,随处可见身穿蓝白色制服的大学生志愿者。而在外围,还有数量庞大的各种志愿者团队。“为了这次盛会,整个青岛可谓全民动员。”罗强说,峰会核心区域就位于他所在的市南区,为了确保辖区平安,为中外友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天山社区成立了210人的“平安市南志愿者”服务队,统一身着醒目的红色制服。6月9日下午,在社区路口,一位外地游客急着打车,罗强和几名志愿者赶紧上前帮忙,“5月青岛旅游旺季开始,再加上峰会召开,有很多游客前来。”罗强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辖区平安,同时为游客提供咨询、指路等服务。虽然离家多年,但罗强对家乡的感情依然深厚。今年春节,在峰会紧张筹备间歇,罗强仍抽出4天假期,驾车21小时回到苍溪。“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罗强回忆,他当年离家时,过嘉陵江还要等半天渡船,“现在仅苍溪县城就有3座跨江大桥。”罗强告诉记者,去年广元市苍溪县和剑阁县的招商引资团队来到青岛,作为在青岛的广元人,他帮忙做了许多联系沟通工作,“上合峰会对于青岛是新的机会,对于四川也是同样的,我为青岛加油,也为家乡点赞。”为四川年轻一代点赞自2003年离开家乡来到青岛,广安邻水人何强乡音不改,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让记者倍感亲切。何强在青岛市市南区委宣传部外宣办工作。峰会期间,他在市南区7家媒体指定接待酒店之一的东晖国际酒店,专门负责媒体服务。从4月开始,何强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与酒店对接,筹备媒体咨询室,提前掌握入住酒店的记者信息,为他们抵离青岛和采访活动提供服务。最近几天,何强吃住都在酒店,从线路咨询到深夜用餐,从进出安检到交通接驳,事无巨细提供服务。虽然忙碌,但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何强的父母和姐姐都在四川,所以几乎每年他都会抽出时间回家一趟。“家乡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何强说,每一次回去都能感受到发展与进步,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家乡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开放精神。何强说,他每次回家都会跟后辈交流,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敢拼敢闯的勇气。“希望未来有更多家乡人出来闯出一片天地,也希望家乡和青岛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何强说。(本报青岛6月10日电)
 
 
[ 志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志高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